[通識] 文明的進程 Week 6

contents

  1. 1. 本周報告
    1. 1.1. 家庭
    2. 1.2. 學校
    3. 1.3. 公共空間與媒體

公私領域的分裂,在不同的場合下,擁有的心理、情緒反應會有所不同。在某些場合 渴望愉悅 是必要的行為,抑制住反而有失禮儀。相反地, 否認愉悅 也是有場合是必須的。例如在家裡與在社交場所,在家裡可以因為有家人關係,表現得自然不過,如果什麼都抑制住,反而稱不上家人相處。而在社交場所,即使討厭一個人,也不能在臉上表現出來。

比中指 辱罵別人其實是很文明的舉止,因為並沒有實施暴力行為,是一種克制自我的行為。然而,比中指仍然稱不上是好的禮儀,但已經進步很多。

裸體代表的就是 自然 本相 ,查看其背後的涵義,這在很多理論上作為依據-抗議的主旨。 求自然 求真相

關於小組報告的大綱如下:

  • 為什麼主題有關文明化?
  • 看時間軸中,行為是怎麼形成的?
  • 約束人們做了哪些事情,思考了那些事情。
  • 約束-身分-環境,三者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。
  • 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,又有什麼差別?是甚麼原因造成的?

特別注意報告要點:

  • 請說大家沒想過的,觀眾都等著你給的 surprise

本周報告

無處不在的文明教育(家庭、學校、公共空間與媒體)

家庭

談什麼?不談什麼?

首先是性教育、生與死,小時候不談這些,但隨著長大成人就會依依序序跟家裡長輩們談談,關於性、生後事 … 等一些比較嚴肅的話題。

看不看 A 片?寫不寫遺書?A 片的命名如何文明化?

PTT A片取什麼名字最安全?
大陸尋奇、舌尖上的日本、微積分、幫爸爸抓的、流體力學、日文初級音聽檢定 … 等

最後老師特別贊助:取名為 文明的進程

學校

環保意識的培養?

其實我認為學校文明教育從蔣公那時開始到現在就很有不同,學三民主義的課程到現在九年一貫課程,中間經歷了相當多的轉變。老一輩的人三民主義的日子,學著書上的精神,造就他們的價值觀。而我們學習到的只有宏觀歷史,而少了點歷史仇視,沒有嚮往開國元老,敬重政治人物的努力。

小學從品德教育開始,在國中之後便不怎麼有時間上這些,原本有 上,變成用條例規範,逐漸地,我們可以開始閱讀 規則 並且知道要遵守。

公共空間與媒體

媒體很有趣,從小看到大,可以說是一個群體訓練場,看著畫面猜著下面給的標題是否符合,已經快要變成一場遊戲,只要八九不離十,就有十足把握出門跟別人談談這些。在一個單向的管道中,從媒體為何而來?人們疏離開始說起,又或者不想跟別人談這個主題,需要一個媒介替你轉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