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通識] 文明的進程 Week 9

contents

  1. 1. 心得

心得

請閱讀 梁文道:媚俗,並寫出:你覺得台灣媒體中最常出現哪些情感字眼?反映了怎樣的情感專制呢?(100字)

文章中描述有關 激動 動情 兩字的使用,呈現一種媚俗的表現,

媚俗(德語:Kitsch)是一種被視為次等的視覺藝術形式,對現存藝術風格欠缺品味地作複製,又或是對已獲廣泛認同的藝術作毫無價值的模仿。
媚俗這個概念最初所描述的一類藝術作品,是對19世紀在美學上傳達誇張的傷悲和情緒的藝術手法(例如通俗劇)的一種回應,所以,「媚俗藝術」和「傷感藝術」有密切關係。

那篇文章是在 2010 年寫的,至今也有 4 年多的時間,而現今正在選舉當頭,而在經歷食安風暴的那段日子,新聞中最常出現的一詞為 痛批 ,這一詞是由新聞媒體創造出來的,在其他文本中是沒有任何中文字詞解釋。

其實這一詞等同於 回應 ,但是又增添了情感上的強化,呈現一種委屈、於心不忍的回應,有一種 明明對你這麼好,為什麼你居然這麼對我 。儘管當事者並沒有這樣的情感,但仍然是作為為某些族群發聲的言論,亦或是一種包裝罵人的態度。

越來越少見到苛責、辱罵、… 等,一種單方面說明對方不好之處, 痛批 一詞給予發言人背景、地位,讓人覺得他說話必然有其理由、逼不得已說出這樣的話來。

直接地情緒化辱罵的發言,都將用 痛批 來包裝過於單一情緒化不理智的發言,也就是課程講的內容,我們再也無法直視情緒,任何不理智的情緒都必須被美化成另外一種較為平靜的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