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
前言
曾想過明明有資源,卻怎麼樣都學不好嗎?在一個群體中學習,偏偏是落單的那一個人嗎?最近上課講到認知風格的相關內容,又對學習上有所障礙,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?
本文
如果一名學生的認知風格與教師類似,這個學生就會有更積極的學習經歷,學習將會改善。
隊員如果擁有 類似認知風格 ,將會使他們對於參與有更 積極 的感受。而認知風格的匹配將使參與者與人共事時感覺更為 舒適 ,雖然它並不能獨自保證取得勝利的結果。
明明身處同一個環境下,成長幅度卻來得比別人低,沒錯!學習上完全沒有共鳴,導致學起來相當痛苦,建造、聚集知識的方式不同,兩路不相逢,要如何引領另一個走向相同目標?
在思考知識、經驗傳播問題前,先來認識自己,當然以前人所提供的分類方法,既不是唯一也不能二值劃分,必然有人有於兩邊優缺點,呈現自然分布,很少人是相當極端的特例!
接下來要胡言亂語囉!不用擔心!只是學習的過程不同,不代表能力的侷限。
認知風格
Wholist-Analytic
看待一個事物時,採用策略的認知方法 (從舊有事物著手,了解處理事物之間的關聯)。來看看是怎麼 吸收 、 管理 新訊息。
Field Dependence & Independence
美國心理學家威特金 (Witkin) 在 1940 年代研究垂直知覺時首先發現的。強調認知的過程而非內容。
- Field Dependence 場依賴
偏向利用環境訊息來了解事物。 - Field Independence 場獨立
不依賴外界資訊,由個體的方式去理解。
場獨立自主、改造能力高,對於社會技能低。相反地,場依賴則在社會技能高,對於自主、改造能力低。當然從成長過程、性別差異,會逐漸地特化、轉變成另一類,並非完全由天生決定。
一種宅宅的既視感,不外乎差別就是願不願意聽外界,當個固執的聰明人還是頑固的蠢蛋,靠著外界成長就能成為現充,當個活在社會的人。場獨立則相當危險似的,若不是聰明的那一群,很容易被誤解、淘汰於社會中。 社會究竟是何物呢?
Leveller & Sharpener
赫爾茲曼 (K.Holzman) 和克萊因 (Klein, 1954) 使用 水平 - 尖銳 認知型來描述認知風格的另一維度。
- Leveller 水平
利用舊有資料產生關聯,並且加入新資料進去,但這樣做容易發生混淆,關聯的下場不保證能夠邏輯地去理解,相當於把多個物品放在同一處,「 他們應該是相似的 」的感覺,甚至有時還會因為擺滿物品而捨棄。一種以增加代替修改的 持久化算法 呢! - Sharpener 尖銳
相對於水平,會想盡辦法 取代 掉舊有資料,把相似之處抓出來後,放大物品差異再放回去架子上,減少混淆的情況。但對於相似之處會被移除,聯想某個物品時,只會看到最後擺放的位置,回答問題只會去描述極端的差異?操作起來一定相當耗時,放大差異去分析處理,想必會很慢。
接下來分析行為上,有一種傾向。Leveller 運行 self-inwardness 模式,避免主動參與活動,對於指導、相助有迫切的需要,傾向於 自我貶抑 的性格。Sharpener 運行 self-outwardness 模式,相較於 Leveller 更喜歡 競爭 、 自我展現 ,對於成就有高度的需求,常常會逼迫自己推進。
看起來,Leveller 只是因為有 Sharpener 的人存在,才會偏向自我貶抑吧!而 Sharpener 擺明就是一個抖 M 推進器。
Impulsivity & Reflectivity
由卡根 (J.Kagan, 1964) 及同事提出來的,指在不確定條件下個體作出決定速度上的差異。
- Impulsivity 衝動
快速地成形自己的看法,對於問題可以很快速地回答,有迫切做出決定的慾望。 - Reflectivity 反思
相反地,不斷地反思自己看法,考量所有可能性才能回答問題,並且設想所有評估所有答案的優缺。
這兩種在整體性的工作上沒有任何差異,但反思型學習速度比較慢。
Diverging & Converging
由吉爾福特 (Guilford, 1967) 在介紹智力模型時提出的。
- Diverging 發散
回答問題時,答案允許多個,接受多種解決方案,強調多樣性、創造性。 - Converging 收斂
強調找到一種明確的正確答案。
只有一種答案不是很無趣嗎?對於我而言,越是要求那麼唯一,就越不是答案,也許是因為找不到唯一的答案吧,才去接受多種選項的可能性。
Holist & Serialist
由帕斯克 (G.Pask, 1972) 和司科特 (Scott) 提出的。
- Holist 整體
大規模搜索資料,進行較大的特徵假設,嘗試去找到一個模式、關係來理解。 - Serialist 序列
單一方向、單一步驟來完成理解,對於細節較為著重,不在意整體的連接關係。
序列導向的人肯定對於讀書這類的序列資料很感興趣,也比較能一頁一頁的讀完,對於整體導向的人而言,常常會跳躍章節去讀,才會逐漸深入理解。
序列導向通常面臨的是細節著重,而無法看到整體概念,整體導向則由整體概念來理解,而缺少細節的驗證。從具有遠見的程度來看,整體導向會比序列導向來得高,正因為不清楚,才有廣闊的視野吧!
Verbaliser-Imager
心理學家 Paivio (1974) 提出了長時記憶信息如何被加工存儲的理論。影像儲存還是文字儲存?有一種原始影像資料和壓縮過後的大綱儲存差別,語言系統一改,壓縮而成的文字內容會造成理解錯誤吧?
Verbaliser & Imager
Riding 和 Taylor 最初提出的。
- Imager 形象
傾向於以視覺表象的形式思維的人被稱為形象型的人。 - Verbaliser 言語
傾向於以詞的形式思維的人被稱為言語型的人。
根據許多研究,當學習材料不匹配時,得到的成績往往不理想。而在人格性質上,往往言語型偏向外向、形象型偏向內向。等等,好像明白為什麼語言類型的科目會比較難學,因為很難形象化,導致只有言語型的人可以在這一方面學習得不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