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務學習心得指南系列 曾經何時 那份信任

contents

  1. 1. 真實短篇
  2. 2. 結論

真實短篇

補繳外出活動證明走向服務中心,骨氣勇氣向工讀生說道
「上次繳交的證明是活動單位發錯了 … 這是一份新的。」

工讀生轉向交給後頭的領導,在那談了不久,我開始心有點緊張,也許是該結束了吧,那兒的領導走了過來,緩慢地說

「關於這份參加證明,後來有打電話去問,確定沒錯。」
「恩恩,我這個是補繳的。」

沒想到他們還主動聯絡,也許我要對它們改觀了,查證方面卻是格外的嚴格。但在百般愉悅之下,馬上迎來沉重的第二段話

「但是你寫的心得是抄網站上的,有同學參加那活動且心得寫得不錯。」
「沒這樣的吧,我根本沒注意活動官網上寫什麼。」

為什麼,難道就這樣子了嗎?原來我已經只剩下宣傳式海報的心得流了嗎?之前在辦公桌上,看到有人用字體 8 印出不到幾個字的心得,原來我就只有這樣啊。

「如果你有去的話,應該就能寫比較多吧,這個都是抄網站上的,這樣不行,要不然我開給你看看。」
「算了,好吧。」

挫折感是如此地沉重,我不想寫了,到底什麼是心得、至今我又寫了什麼。沮喪地走出服務台,沒想到走出這棟建築物是如此地困難 … 原來天已經這麼黑了 …

「不對!文章我有寫到動漫、美劇,這官網上不會有的吧。」

趕緊回頭再問個清楚,回到服務台招著手問「等等,你說的網站是哪一個?」

「正在印那個網站下來。」

聽著那列表機刷刷的聲音,已經預想到如果不在那個時間點回來,我的心得就會隨著那幾張紙釘起來拿去退件區存放。然後,曾經存在過的證明就消失了。

遞著剛印有網站內容的紙張給我「你看吧,這就是那個網站。」

「那是我的部落格 …」

結論

這件事情他們也很辛苦,畢竟這個時間點的心得大多都是抄襲,平常不參加活動的宅宅為了畢業去弄心得繳交來獲得認可,而我就是其中一個。

非常不屑 服務學習時數 制度,不敢說自己有多麼深有感觸,也不能說具有完善的能力,這樣的制度一開始的用意是好的,相較於其他大學是 完全自主 ,別的大學靠著修課參與就會滿足時數需求,中央大學是全台國立大學中最特別的一個。

曾經訪問過服務學習辦公室這件事情「有多少人會因為這個不能畢業」他們是這麼回答的「微乎其微」這此我又問了一個問題「心得審核中,聽說不少劣質內容也可以申請成功」他們是這麼回答的「這樣的事情應該是沒有,我們都有嚴格把關。」當時基於信任機制,就這麼相信他們說出的內容寫下報告繳交。

台灣之所以開始舉行「服務學習」為畢業門檻,原因是學老美那一套「 它是一種『服務』與『學習』並重的經驗教育方式 」那台灣現況又是如何呢?大約有五種類型如下描述

  • 有大學提供課程規劃完成時數認證
  • 有大學提供導師課程,師生一起規劃
  • 有大學不存在服務學習時數為畢業門檻
  • 有大學不拿服務學習時數為畢業門檻,累積時數換通識課程學分
  • 有大學提供全自主完成時數認證

舉辦服務學習需要心力跟人力,因為要認證 成長 情況,所以內容就相當大眾才能被認可吧,寫一些奇葩的內容會被給予什麼評語呢?成腔濫調的成長是值得寫下的嗎?基於每一個人對自我成長的觀點不同,認可這件事情就成了奇怪的制度,自我的成長卻要由別人來劃分定奪。

就我看來,實際運行就是制度上,麻痺自我的簽名參加,就好像做了服務學習,若去問服務中心就會得到回答「 這是自己選的,也有不少人參加活動是相當用心參與 」反正在某些情況躺著過也是被認可的,如果要去就要做到好,要是預期做不好參與,那也沒有必要麻痺欺瞞自己去參加。如果四年內學到的是欺瞞制度,這股風氣就會延長吧。

這又讓我想到有門課「 比起內容更注重報告 」程式做了什麼不重要,即便你們做了很少,報告看起來很有料就是加分。問了其他學校的助理教授看法「報告吸引錢的方法,實作並不能。」心中頓悟,原來世界並不是想像中的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