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途跋涉
碩二下的剩餘幾個月裡,一般情況在口試前一個月開始把實驗補齊,前一週才把論文寫完,隨後口試完,再花個兩三週把論文丟到圖書館後離校,以上是一般碩士生的的常態生活,而我可能就有一點特別。碩二上學期結束時把論文概要想完,過年把中文論文寫個草稿,下學期便耗費數幾個月與老師來來回回地改了好幾輪,一下子就來到了學期結束。
不得不說,內容改了好幾個月,把一些不太想說明、為什麼要說的部分釐清變得相當困難,大部分不想說明的內容、晦暗不明的語句依依剝離出來,反反覆覆地增加了四十幾張圖片,使用 Tikz 這等套件畫圖,可說是相當痛苦得一件事情,一張圖片可能就要花一整個早上來完成。
細節實作的「道理」與其實驗結果,逐一補上「為什麼要這麼做」、「為什麼會快」、「為什麼選用這種方法」諸如此類的問題。在撰寫時只覺得這麼做是對的,感覺上沒有錯,實驗上可以驗證是對的,一被問起來仍是一臉茫然地不知如何說明,還得回去思考到底要怎麼說才能容易明白。
一路寫到五月底,而六月初口試的當下,口試現場來了四個教授來聽,相較於學長那時的三人排場的確更盛大點。壓縮簡報內容至一百頁內的投影片,才可能在四十分鐘內講完呢。那些不想細講的內容,在論文裡不說又會被老師要求,口試的時候能不能不說?百感交集下,硬著頭皮一路殺下去講純資料結構和算法的改進,對於一般做計畫而生的論文,我的內容肯定很無趣吧。要是我能強一點就好了。
講完近一個小時的成果發表,講累的我還一度沒聽懂要開離教室,等待委員商議是否能通過的會議,口試的評分表不知道是以怎麼方式運行,坐在教室外的我焦慮地等待,心想「是不是做的內容有些瑕疵,還是已經有人做過了?還是內容不足以作為一個碩士研究?」
教室那鎖不好的木門聲響起「嘣」一聲,老師從門口向著我說「下去把 XX 一起叫上來」,走下樓把一起口試的同學都叫來教室,才聽到「恭喜你們通過口試」,讀了兩年就等待這一句話,那究竟是怎麼樣的體驗,感覺有點不切實際,就這樣子了?
儘管已經提早口試,內心再怎麼雀躍,也無法順心地馬上離開這裡,每天依舊來來學校做點雜事,「鈴~鈴~」實驗室電話一響,電話那一頭「有其他人在嗎?那個誰在嗎?麻煩上來一下」,早上十點半的我只能無奈地「誰也不在,現在只有我」,收到「好吧,那你上來」的日常似乎沒有太大的差異。
口試通過後,就該加緊腳步離校了對吧?離校的兩大關卡——口試審定書和離校同意書,過了一關後,還有一關無法通過,那要怎麼通過老師給的離校同意書呢?方法可說是千奇百種啊,男生的最終武器應該是兵單吧,不然總是問最晚什麼時候你才會離開而避開要簽離校,也許還有另一種可能,讓老師覺得「留你也沒用」,幻想著跟老師說「老師啊,就算沒有我,地球也照樣繼續轉,留我做什麼呢?」
六月初那時,別老是問我「為什麼不走?」,心想「如果能走的話,早就離開了」,這麼能輕易明白的道理,在我身上就這麼難以理解,萬事皆有因,而螢幕前的你是否能理解我呢?看著行事曆上的工作吧,「六月十九日,校定期末考週」這下明白了吧,原本以為可以託付給學弟撐著弄分散式部分,沒想到碩一期末時期這麼忙碌,弄個作業就兩三天不見人影,實驗室好幾週進入三班工作制。
撐過了幾週的工作準備和實驗環境修整,期末考週終於可以好好休息,考題總要給老師弄好,助教輕鬆地去監考就行了。期末考當天監考完,由於沒有確切的參考答案,當下也不知道怎麼向同學描述怎麼寫才是對的,要提示到哪種地步,當下感慨萬分,「對不起,這裡你要自己想,我不清楚」。
原以為老師很快就可以改好考卷,沒想到突如其來的論文 deadline,使得改考卷一事被拖延,然而送成績又是一週後的事情,先放個三天讓老師去改。催一下進度,發現一題也沒改完,先改了兩題,剩下的題目再給老師改。在放個兩天,還是沒有太多的進展,再跟老師要了兩題來改,到最後還是由我改了大部分的題目,為 … 為什麼會變成那樣?
七月初到,仍然沒有辦法離開學校,事情接踵而來,弄完轉系考才能離開,又有實驗室經費要花,交代事情的當下只有我在學校,「嗯?怎麼?」對於研究生要在一早十點九點到實驗室,想必是個相當難的議題,學長們可是曾經全員不在而被叫上去罵呢,而我嘗試支持了一年多,電話從我座位旁響起到接起已成為最佳化的結果。在空無一人的早晨接電話,對於指定任務交代給尚未清醒的學弟等。買伺服器時,得再三催廠商寄送發票;買耗材時,得催學弟別忘記。
終於到辦公室跟老師提了兵單,才從老師口中說出「下週會簽離校,順便回去實驗室跟他們說」一回到實驗室說,便聽到「為什麼老師不願意簽我離校啦」,說出「下週可以簽離校」,感覺同學得知這消息倍感高興。而在那週開會的結束時,跟老師報告做的事情時,僅剩下我一人了,順帶把離校同意書一起簽。
回到實驗室,滿是「可以離校了」「什麼時候清東西」的議題,這些話題平時離我太遠,使得我無法參與討論。學弟反過來問「那你什麼時候打算簽?」說起這個傷心事,原來我總是比較特別的部分對吧!我不知道要提些什麼,悄敲地回應「為什麼覺得我沒簽呢?」然而,在簽之前,比我晚口試的古學長早在前幾天拿到畢業證書,而我才剛拿到手。不經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與價值。要從口中說出「拿到了」,內心可說是五味雜陳地說不出啊。
突襲再訪
敬請期待
再續故事
敬請期待
可能走向
敬請期待
誌謝
以下收錄於論文中
能順利地完成這篇論文,首先,感謝劉邦鋒和吳真貞老師的指導,在論文架構和描
述手法的教導,才使得篇幅雜亂的初稿便得更加地易於理解,討論過程中更加地精
練專業知識,學生在此衷心感謝老師。
特別感謝中央大學的郭人維學長,拉拔在演算法及資料結構領域上的研究,其給予
的助力使得論文開花結果。更感謝在網路上許許多多來自各方的朋友分享研究心得
,讓彼此切磋茁壯。
在進入臺灣大學研究所的這兩年中,感謝實驗室學長們的鼓勵與支持,本對於學術
研究文化和自身能力的迷茫,接受學長們的啟示後,最終得以撐過第一學年。在第
二年中,感謝共同奮戰論文的古耕竹、古君葳、鄭以琳、吳軒衡等同學,彼此加油
打氣,使得在撰寫論文的路上並不孤單,督促進展、協助撰寫與驗證想法更加地順
利,願你們也能順利畢業、研究出滿意的成果。
在研究實驗上,感謝實驗室學弟張逸寧、林明璟、蔡慶源、朱清福的參與,被迫實
作出放置於批改娘系統上題目,這些題目原本為論文的一小部分,可透過不同資料
結構與算法解決,在本篇追求效能極致的路上貢獻了一份心力,為本實驗結果給予
更有信心的立論基礎。願你們在接下來的一年裡,經過老師指導與同學們相互引領
下順利畢業。
此外,特別感謝高中時期帶入門的溫健順老師,在選擇領域分組時,相信我在資訊
領域上的發展,拉近資訊組培養,經歷三年的教導後,才能順利走向這一條道路。
最後,感謝家人們一路相伴,進入資訊工程領域後,經歷大學轉學、延畢到研究所
的路上,對我的選擇給予支持。
感謝上述的各位與師長們一路上的支持與資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