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的工作變化

contents

  1. 1. 居家工作
  2. 2. 薪資談判
  3. 3. 工作突破

居家工作

去年開始越來越少去公司的我,遇到四月的疫情爆發,便順理成章地不去公司。以前還會偶爾跑一趟台北,完全不用去公司的感覺挺不錯的,但是其他同事可能就無法接受,畢竟租屋或住家並沒有理想的工作環境,沒有相應的螢幕、鍵盤、滑鼠麥克風等配備,筆電雖然五臟俱全,但在開發效率上就顯得不足。

更無法想像的是,除了工作日以外,一般居家都沒有這些基礎配備,這群現充們都在做什麼?實在令人稱羨。反觀,對我而言,那些是維持生命的器材。想著搬離租屋環境,於是下訂了 Dell P2721Q 這款 4K 螢幕來開發,得處理渲染效能與硬體上的問題,就得多一種硬體設備來測試,連帶修整了耳機麥克風,好好地進行整線配置。

公司終究是不屬於我的地方,座位上的雜物一天比一天更空。沒法像其他人,把公司當家,可以堆一大堆用品。在家有自己的小天地,好好投資的感覺相當踏實,至少省去了以後搬走的困擾。

薪資談判

「不對,是能有多少思考本質的能力」—《東大特訓班2》

從去年開始,就不斷跟主管講薪資太低,不管是我的、還是同事的,一直找不到中意的人才,肯定有它的道理在。參加會議的時候,Meet.jobs 公司開薪資起跳就兩百萬,先不論中間有其他額外的契約條件,起碼還是有可談的條件。年底又有一波 Google 大批招人,那時跟主管警示了一次,公司到底要收怎麼樣的人,只在意找人,看起來留人是未來的課題。難道,只想辦法讓台灣分公司突破五百人,還開個慶祝會,不考慮到底是找什麼樣的人嗎?在台北分布的我們,卻感受不出來那個向心力,也沒有什麼實體慶祝會。

不少半導體大廠很賺錢,像 MTK 就不斷地在新聞打廣告,碩士起薪 150 萬、博士起薪 200 萬。我們做了什麼、能做什麼?將這些訊息向上呈報,也不見聲響。早些年,說幫我談有博士資格的起薪,現在回過頭來看,只能算勉強達標吧。

外傳我們部門很挑人,的確有很多人工智慧、機器學習、深度學習的 green hand 被我們刷掉,一開始的確按照 Google 等級的難題在找特殊領域的奇才,根據基礎底子標準來刷掉。現在面試只考一個費波納西數列,牛鬼蛇神馬上現身,leetcode 上的題型背一背是趨勢,那就偏不考那種制式化的題目,沒有明確要怎麼做,就沒有標準答案,就看心中的定見有沒有特色。

的確,這幾個月來陸續有人離開,但仍不想隨便補人,就怕未來鬼故事太多。可能不會有鬼故事,就怕產品原地打轉。換換別人來面試吧,線上面試這種考驗人心的方法,沒辦法預設人性本善,被騙了太多次,最後工作量暴增的我,沒有特別在期限內有特別突出的開發,反倒收拾不少殘局。

工作突破

半導體製程的演進帶動了一堆需求,不只效能要好,還要記憶體用量正常,俗話說一點就是要跑得動。越來越多客戶,開始規劃要將近數億的數量級的資料庫管理,本身早已處於高度壓縮的資料庫設計,但會這樣的設計影響即時的運算效能、開發難度、以及設計彈性。

因此,最近幾篇的技術文章都在探討記憶體的使用,甚至靠這些設計概念,滿足了原先的彈性,去除了雜湊表,效能還提升,內存使用更少,數方雙贏的局面,讓產品走得更久。目前產品已經滿足所有需求下,回歸了正常的 capability。

不知道為什麼,開心不起來。

《86 不存在的戰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