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舟共濟

contents

  1. 1. 工作狀況
  2. 2. 生活狀況
  3. 3. 工作題外話

工作狀況

2022 下半年度,仍專注台積電 3Dblox 業務上。那時還是個機密計畫,要處理的功能堆積如山,以至於不能發表些相關言論。技術債的問題使得功能開發一度卡關,再加上每年 TSMC OIP 時程壓力,交作業的壓力非常緊繃,即使過了十月份的 OIP,年底便要開始規劃下一年的目標,一堆文書作業流程,新產品的人員組織架構不完整,各種身兼多職的問題。

忙著忙著,一轉眼就過了半年以上。七月正式接了管理職,過渡時期的因素仍無法掌握舊有成員,大部分的決策仍是倚靠大主管來處理。在美國無限 QE 的經濟影響下資金氾濫,製造業大賺一筆,附屬的軟韌體設計也大發分紅一筆,台灣好幾個半導體產業分紅都發了好幾百萬。面對下屬對薪資的期望,只能說直搖頭,不是實業的 EDA 實在難以做什麼大調整。抱怨四起,也只能不斷地向上反應,那大概就是無奈的產業類型差距。

招聘部份,更是難以找到合適的人選,花了大筆的時間,看入眼的仍然沒幾個。看入眼的人才,則無法提供它們想要的薪資 (至少在我們部門是這樣)。剛做起管理職,招聘人才的部分不斷地懷疑自己,其他部門都亂收一通,參考他們面試的紙本測試,發現連基礎概念都沒通過,完全不是同一級的領悟能力,被給予的評價卻是不錯的。最後,原則堅持住,找不到合適的就給它缺下去。

挨過了 2022,團隊越來越多人,管理變得棘手,重新審核團隊成員的時間點到了。去年還沒有仔細想過會發生什麼,但這樣的要求確實有它的原因在。事實上,在二月的時候送走一位員工,這是第一次在法律顧問以及人力資源部門間周旋,被拉去參與這些討論。重新審視了一次,公司之所以是公司、管理之所以管理的道理。有時候這就是公司的文化,如果價值觀相符,那的確待起來也舒服。不符,就去找合適的窩。

在這過程思考了很多,能理解「管理職只會下命令」的那一種仇怨心態。因為曾是純技術職,也維護了許多功能,還是在許多技術層面提供協助,不得不的時候得下去救援。這幾年來,我清楚明白主管打從技術不會任何一段程式實作,只能給實作方向。被當作最強的許願池,薪水也寥寥無幾,說要多討厭大公司就有多討厭,那些一進去就是高薪的工作,實質能力怎麼樣子,打個疑惑於此。這幾年所做的一切,待時間驗證後,過了很久才驗證其重要性。

爬到這個位置,一開始並不是自己想要的。的確,我曾說有很想要做的事情,想要打造自己滿意的產品,避開所有不該有的危害。也許,這也是一個原因,想找幫手的來協助,自然就被帶去做管理。「有些事情即使自己能做,也不能去做」的原則,即使是找了幫手,也是要訓練到位,這也是為了「如果哪天不在這間公司,也有人會頂這個位置」

上述聽起來有點矛盾,對吧?大多數人都很怕因能力雷同被替換掉,卻忘了管理風險一事。公司規範出國出差,超過五人不能在同一個航班。有時候眼界的不同,決策上就是不一樣。直覺與事實相悖,就像一種 anti-pattern。所以廣為人知的「技術上留一手」的策略,某方面是種毒害。設想一下,抱怨別人的程式寫得亂七八糟,是不是對方也留一手,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留一手,合作無比痛苦。

曾經替工作做了許多技術分享,能理解其原理的人很少,只是當個案看待。最後,故技重施的情況有多少次?有人理解的話,接下來的日子就能少了麻煩事,自己再往更深入的領域專研。若拿自己的同事當對手,忘了真正的對手在這大樓之外。若公司競爭輸了,大家被裁員下去,自身技術也停留在那些麻煩事,也沒有更深入的能力,就有點本末倒置。反過來說,同事若從你那學了點,知道你有可學可用之處。即便這艘船沉了,也會在下個機會拉你一把。所以,自身價值的定位與信心,是值得深思的議題。然而這一切的假設,就是建立在信任層面。

持續地在擦屁股作業,不斷地教育那些菜鳥,把自己的時間花在未來能幫到自己的人身上。如果越幫越忙的話,那還真的是得處理一下。管五個人,平均每天花一個小時在一個人身上,每天就這樣五個小時沒了,還要跟其他部門的合作,討論實作方式,擦屁股的時候還要自己開個會教怎麼寫,真的是懷疑人生。倒不如少一個人,自己加薪算了。今年要怎麼讓團隊還有口飯吃呢?以前解的問題都是別人提出來的,現在得想一下怎麼撐下去。

生活狀況

車子在七月中到了,車有關的瑣事都遇過,如擦撞、板金、召回、保養、罰單等。之後再面對這些事,小事一樁。經歷過了,聊天還多了一些話題。體驗一下以前人都做過的事情,在三十歲前敢開上路,已經是超出預期的事實。想想忙碌到沒時間體驗的學長們,提前花錢學這一技能,不後悔。十二月中女友新冠確診,開車跑一趟到她公司載電腦回家工作。開去挑裝潢家具,開去挑窗簾,搬家到台北的時候開了好幾趟。

一月完成了裝潢並且入住,是一個忙碌階段。在現實中抓 BUG,水電油漆的小缺失,部份完成的衛浴設備,六日還得忙上這些。陸陸續續地,補上家俱家電,三不五時就在收貨。附近採買的點也摸透了,買蛋的地方 … 摸透了但買不到。偶爾開車去趟 costco 採買送進台北,那就是一個完美的周末。遊戲動畫也都少碰了,資產維護的時間變多了。也許,爸媽的這個年紀也都是這樣的吧。看看同學、朋友、學長,看起來又不太相同。

工作題外話

競技程式比賽那些經典演算法用不到的?最近用得可兇了,最鄰近點對,最短路、最大流、獨立集、生成樹都有。想透過 ChatGPT/OpenAI 得到解答?的確可以,公司網路不給你用。至於 ChatGPT 給的解答行嗎?老實說,最後我還是砍光團隊寫的,按表操課實在有侷限。自己研究了一番,找到的相關論文後,實作替換掉一開始給的答案,運行效率才勉強達到目標。

工作還要看學術論文,略為痛苦。那只有大學畢業能不能錄取 …